儒岙,是个青山延绵,绿水绕行的地方。儒岙很多村名都极富地理特点。高地的村庄叫山,南山、东山、芭蕉山、周家山……有溪流的地方叫坑,地下坑、董家坑、鱼子坑,油竹坑……而横板桥,皇渡桥则是因桥而命名。
长假接近尾声,好友相约走南山和东山。
南山古村,朴素而整洁。村里建了民宿,悠然南山民宿。木质结构的回廊架在水上,金玉米红辣椒红灯笼民间剪纸把民宿装扮得很喜庆。
有这么个所在,让久居都市负重前行的人小住一阵,看看蓝天白云,听听清风流水,释放压力,愉悦心情,挺不错。
村里有古祠堂。大祠堂和小祠堂。
喜欢乡村的古道和老屋。一踏上,就特别亲切。凭感觉闲走,遇见两口大井,碑刻县级保护文物,看来是有历史有故事的老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里出过进士,想来是得益于老井里的清泉。
摄影人在南山古村办影展,很有意义。告诫世人,珍惜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古老文明。
水车是老物件了。村里修复了一架,让游人体验和感受我们的先人农耕生产中的智慧。现代文明取代了水车,石磨,石水槽,蓑衣等等老物件,可人们不该忘本,不该忘记他们的样子,就像不该忘记自己的先人一样。
没有折回村里,于是,大祠堂就留着下次来了。
循着南山古道行走,踮石路时有时无,想来是部分在近年各种变革中被毁了。 梯田依坡, 稻子初黄,田埂小道野花开遍,田园风光很美,我们几个凭感觉大步前行,忘了西东。不觉,偏离了方向,绕行许久,下到坡底,沿着溪流往西折行,南山古道就在西边山坡,我们在山巅就走错的方向。其实,错误有时也是美丽的。错过古道,我们却意外遇见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群可爱的稻草人和一弯清澈的溪流。
下南山,直奔东山,春水的老家。
春水家是典型的农家小院,几户比邻而居,木板房子,收拾得很干净。
在农村泥木房子里长大,对老房子的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喜欢春水家的木栏窗子,以前我家也有,老爸拆了老屋后没舍得扔掉那些圆木杆,见我喜欢,带给我几根。
秋水老妈盛情款待了我们。麦饼,红烧肉,炒芋艿,都特别好吃。儿时的味道被勾起来了。老家的味道,不能只留在记忆里。想着,我也要学做麦饼了。
归途,逗留鱼子坑。浩子的婆婆家。
郑家的老屋已不住人。屋旁的柿子树依然年年结果。浩子家帅哥,用一根竹竿就能叉下柿子,功夫是自小练的吧。不同地方,摘柿子的工具都不一样。我老爸用的是布兜,在兜口拉一根铁丝勾落柿子。而浩子公公则在竹竿的顶部做了个类似羽毛球的竹编,柿子便被套住摘下了。看来,摘柿子的工具很多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