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里抵达凤凰。
幕色中的凤凰,弥漫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沱江静静流淌,古老的水车缓缓地转动着,木楼青瓦的吊脚楼在水岸静默,两岸灯火似繁花开遍,倒影在江水里,更是流光溢彩,美得让人窒息!江边小坐,夜风习习,忽然有些恍惚,今在何地?今夕何夕?
夜晚的凤凰,是盛装的娘子。温婉,美丽,带着湘西女子的款款深情。
游人在桨声灯影里行走,兜售绣品银饰的小摊挤挤挨挨在江堤上,酒吧的乐声隐隐但都不是刺耳的那种,没有寻常街市的喧嚣。每个人,都在迷人的夜色里看自己的风景,或轻愁,或薄喜,或挟一怀平和!
白天的凤凰,又是另一番样子。
一直猜疑,白天的凤凰失去了夜晚的五彩灯光,会不会黯然失色,成了一帧黑白照片?就像是卸了妆的女子,姿色平平甚至是不堪入目?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白天的凤凰是洗尽铅华的女子。像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姑娘,梳两条乌黑的辫子,穿碎花的布衫,大眼睛扑闪扑闪。
沱江清波荡荡,日夜不息。有江,就一定有桥。虹桥是古城最美的一座桥。这是一座古老的风雨廊桥,特别亲切的样子,这是我们江南的味道!沈从文曾写过这样的句子,“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里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这样的情景,也和江南巧合。
临水的吊脚楼多么像江南的枕水人家。江南有乌篷船在水道里穿行,而沱江上也有一排排的木板小舟,艄公可以撑一支长篙带你漫溯沱江。
我更喜欢提起裙摆,在古老的水埠踏水而行,然后,踏上古老的石头汀步,一步步跨过流水和随水起舞的水草,从江这边走到江的那边。
爱美的女子,穿起绣花红裙子,戴起满头银饰,装扮成苗家姑娘的样子,在水边留影。原来,这样的木楼古桥,江水浮舟,要和这样的装扮最搭调。可惜,年轻一代已经不穿这样的传统服饰了。身边有身着苗服的老人擦身而过,男女都穿青布满襟大裤脚,头上盘旋缠绕着的黑布巾,显得厚实而四平八稳,而女人胸前的花围裙以及双耳挂着的夸张的长长的银耳环则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婀娜多姿。 在这现代化充斥的地方,老人们对自己民族服饰的固执显得那么的可爱!
游客中不失爱美的女子。好些大嫂阿姨就有了生意,用五彩丝线为女子们编发辫,十元钱编七八个。不管长发还是短发,被他们一捯饬后,还真是挺耐看,挺有边城风情!
寻一条青石板木楼房的小巷,走进古城的最深处。青石板路曲径通幽,脚步声幽幽回荡,空气中弥漫着姜糖和木锤酥的清香。古城墙,古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一副历经千百年的光阴,我依然在等你的样子!缓步走来的行人,你并非在旅行,而是在归返家园!
小巷拐角,常常有老人在兜售绣品,安坐在小凳子上,一边做手里的活计,一边看摊。很温柔的样子。其实,不然。亲耳听到一老人在生气地责骂已经走远的游客。看到好多的绣花小鞋子,我拿出手机拍了个照,不想,被守摊的老人狠狠批评了。湘女子的辣味,到老了,还是没有褪去。再一想,或许是老人们更喜欢从前那种安静的时候,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叨扰了他们安静的生活,因此,生出抵触情绪。一切,都可以理解。
多少烟云事,尽付古城中。往事如烟,不是我这样的匆匆过客能读懂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