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随队驴行了。这次终于跟上。
第一站是练使村。宋朝,有一位任过青州团练使的人,年老退居这山岭下,因而得名为练使村。
“镜澄埠”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堡。漫步从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下走过,迎面是一道灰黑色砖壁,如城墙,城墙正中的下方是一座拱形大门,门板厚重,铁环铃铛,门框上方有拱形门楣,精致的花鸟山水砖雕虽破败残缺却依然精美逼真,再上方是一长方形砖雕框,端端正正地刻着"镜澄埠"三个大字(年久失修,澄埠两字已经脱落)。城墙四周上下还错落地排布着形状各异、图案不同的方形砖窗,由此推想:这城墙似乎是一座高大楼房的后壁墙。 进门,回头仰视,是座路廊戏台,戏台分三层,下层是门楼,中层为戏台,上层应该是演员宿舍(现在已成为民居)。笔直的卵石路足有百余米长,尽头又是一座门墙,与前门墙构造相似,只是缺了戏台。走出后门,就是通往回山方向的山道,如带子一般盘旋而上。遥想当年,此地该是何等的热闹风光的商埠。商贾云集、水上的竹筏,陆路的挑夫驴队络绎不绝,草台戏班锣鼓喧天,唱念做打吸引住了四方来客。时代变迁,许是战事,许是山洪,许是政治运动,这里就渐渐冷下来了,只留存下这两道见证历史的青砖墙和连接两道门墙的卵石路。只留下世代居住此间的乡民,过着简单的农耕生活。村口的稻田,稻子已经归仓,留着一排排齐整的稻茬,鸭子和白鹅独霸一方水田,鸡群占了另一片无水的稻田,溪水悠悠,两岸青山似屏,好一派田园风光。
随古道上山,斑斓的山林舒展开柔情的怀抱,容纳我们这些莽撞的驴客。丹霞地貌造就奇观,一道崖壁绕在山腰,一直绕过数座山,那么齐整有致,如一道玉带绕在山间,美得让人惊叹!山道崎岖,杂树丛生,几棵古松是不朽的路标。登上山顶,是片广阔的台地。岭上人家,在村周水田里种植了大片的茭白,村后的林地里植了碧绿的茶园。如果赶在夏季,这里该是特别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吧!村后是官塘山,山上有石龟,是迎头向上的上山龟,很逼真。想是上山为一方子民祈福的吧!村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陌生的驴人,很是感动。
饭后,整装出发。在山岭间行走,田埂小道盘绕,低头是山谷下的村庄溪流,眼前是梯田层层,茶园片片,更有五彩的树杂陈其间。时已入冬,山上的秋色却依然不减。几棵枫香静默在道旁,铺下满径红叶,也铺下扑面的幽香。轻轻踩上去,沙沙作响,感觉真好!途径数个山顶村庄,其中的寒庄,早就耳闻,这次终于抵达。很有诗意的村名,想来是有些渊源的,但已无从考证了吧?
接下去的路,更崎岖难行,披荆斩棘而行,终于见到了那道“石门”。居高临下,石门是半开合的样子,门轴连着圆柱形的岩石山,这是谁布下的关口?可有一把大锁能锁住这么厚重的大门?满山黄叶随风轻摇,答案或许就藏在此间?其实,何用大门,一道水坝已经建起,围成了石门水库。正值枯水期,露出深深的峡谷。
评论